在四團,卡小花·卡德爾撫養自己的一雙兒女,又先后收養2名漢族孤兒及8名少數民族孤兒的故事,可謂無人不知。
卡小花·卡德爾擁有一個溫暖而特殊的家庭。在這個家庭里,有12個漢族、維吾爾族孩子,他們相依相偎、團結友愛。如今,孩子們有的成家立業,有的外出求學,但卡小花·卡德爾每天還是堅持將裝裱著全家福照片的相框擦得锃亮。一張普通的照片,記錄了卡小花·卡德爾和12個孩子之間的感人故事。
含辛茹苦撫養孤兒
1991年,已經生養了兩個孩子的卡小花·卡德爾,先后收養了漢族孤兒高春節、高春亮和8名失去雙親的少數民族孤兒。
家庭人口驟增至14人,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變得捉襟見肘,夫妻倆常常為了孩子的吃飯問題而發愁。于是,每天天不亮,卡小花·卡德爾喂好家里飼養的雞、羊、鴿子后,就洗手燒飯,督促孩子們起床上學,再趕往糧油廠上班。趁著午休空隙,她會跑到各處垃圾點撿舊紙殼、廢瓶子。到了傍晚,她又推著小車售賣自己制作的馕……
“既然我收養了他們,就要當好這個媽媽,讓他們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有衣穿、有飯吃、有書念,長大成材?!?/span>
這個誓言,卡小花·卡德爾堅守了30年,12個孩子在她的哺育下茁壯成長,其中7個是大學生,5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成為醫療、公安、教育等職業中的佼佼者。
卡小花·卡德爾感慨地說:“我們這個小家就是兵團大家庭的縮影,各族孩子聚集在一起,互相幫助、相親相愛?!?/span>
傾心幫助眾鄉鄰
“孩子們都長大成才了,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,還有四團干部職工的傾情幫助。如今,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,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我也要盡自己所能幫助更多的人?!睂τ诳ㄐ』āたǖ聽杹碚f,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多少存款,而是力所能及地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各族群眾。
這些年,已病退在家的卡小花·卡德爾仍然忙得不亦樂乎,她利用自己精通“雙語”的優勢做起了經紀人,幫助職工銷售農副產品、買賣牲畜,在團鎮農忙時節引進勞務工。
卡小花·卡德爾的事跡被公開后,各種榮譽紛至沓來,她先后榮獲全國首屆五好文明家庭、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、兵團道德模范家庭等榮譽稱號。最讓她感動的是2016年12月赴北京參加全國首屆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時的情景,“握著習總書記的手,我的眼里滿是淚水,總覺得自己做的太少,祖國給予的榮譽太多?!?/span>
從北京回來后,在四團黨委的倡議下,“卡小花愛心媽媽團”志愿服務組織應運而生。
5年來,卡小花·卡德爾與“愛心媽媽團”的88名成員一道,面向生活困難家庭、困難兒童、孤寡老人等群體,采取“一對一”或“多對一”形式,廣泛開展生活照料、心理撫慰、應急救援、健康護理、文體健身、捐資助學及美麗團鎮建設等志愿服務活動,用愛心溫暖著大家。
卡小花·卡德爾的善行義舉也深深影響著丈夫、兒女和周邊的群眾,“愛的接力棒”無限延續。同是黨員的丈夫艾爾肯退休后走上街頭,承擔義務交警職責,為上下學的孩子們充當“保護神”;在烏魯木齊腫瘤醫院當護士的長女阿青,時常自掏腰包為患者購買水果糕點;從事警察職業的五子阿龍,連續8次無償獻血,多次做好事不留名;還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自愿加入“愛心媽媽團”,讓托木爾峰腳下的四團時刻洋溢著溫暖的氣息......
如今,卡小花·卡德爾雖已50多歲,但她助人為樂的心勁更足了,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傳遞愛心,將黨的溫暖送到群眾身邊,在細微中推動各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,用樸素的行動踐行著“民族團結從我做起、共建和諧人人有責”的真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