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30日,走進新疆醫科大學新校區,一座座氣派的建筑映入眼簾。在不久前公布的2020-2021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(國家優質工程)獲獎名單中,這座西北最大單體、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教學樓一舉斬獲中國建筑業的“小金人”。而校區另一座建筑——綜合樓也榮獲“國優獎”。
兩座建筑同獲殊榮究竟有何過人之處?
新疆醫科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位于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東二環以東,雪蓮山以北,是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重點工程之一。記者從工程建設方——中建新疆建工(集團)有限公司了解到,工程依雪蓮山而建,完美利用了高差,實現與周邊環境的完美融合。引入內庭院及采光天窗空間設計,實現了自然采光和通風,節能、綠色、環保,是烏魯木齊市最具特色的地標性核心文化建筑。此次獲得“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”的教學樓由新疆建工一建施工,僅用了11個月有效工期就交付使用,是目前西北地區最大的教學樓。
“教學樓工程單體面積就達12萬平方米,是整個工程規模最大、最難啃的硬骨頭?!敝薪ㄐ陆üじ笨偣こ處?、科技質量部總經理潘長河介紹說。
這座西北最大單體、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教學樓一舉斬獲中國建筑業的“小金人”。圖片由中建新疆建工提供
潘長河告訴記者,工程難度體現在,首先,在新疆民用建筑中首次采用600噸超大型吊裝設備,單機一次吊裝就位87噸、60米高空連廊及屋頂鋼結構。其次,建筑物由多種空間幾何元素拼接組成、采用錯格的立面肌理,體現“書山有路勤為徑”的設計立意,石材組合式幕墻定位、拼裝難度大。另外,由于空中連廊高空外裝修難度大,且墻面與底面吊頂鋁板板塊接縫環向對縫,采用自主研發的“型鋼懸挑機構吊籃”,形成安全、穩定、封閉的作業面。同時,機電安裝工程應用基于BIM技術的多專業協同深化平臺,41項機電工程深度建模,設備及管線經深化設計,充分利用空間,實現精益建造。
據了解,教學樓工程推廣應用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8大項、33子項,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,其中,自創新技術達15項。
記者了解到,由中建新疆建工四建施工的新疆醫科大學新校區綜合樓項目獲得了“國家優質工程獎”。綜合樓作為學校行政機關辦公大樓,成為服務廣大師生的核心中樞。工程建設過程中,全面應用了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9大項22子項、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、新型實用專利授權4項、國家級BIM獎1項,攻克了山體坡度巖石基礎人工挖孔樁等自主創新技術4項。其中灌注樁后注漿、銷鍵型腳手架及支撐架等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尤為突出。應用新技術的整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
新疆醫科大學新校區綜合樓項目獲得了“國家優質工程獎”。圖片由中建新疆建工提供
截至目前,中建新疆建工在新疆已獲得8個“魯班獎”和4個“國優獎”,正在不斷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,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綜合競爭實力,推動建筑工程高質量發展。(記者 馬伊寧報道)